漢字歷史綿長,點橫豎撇捺構成一個個活潑而又複雜的漢字,這對3至6歲的小朋友可是不小的挑戰,也是幼兒教育的一大難關。
資深蒙特梭利教育專家葉惠儀與香港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校長蔡馮麗湄,在今年書展前夕推出了一套《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給幼兒認字帶來了新體驗。
漢字相較於英文更加複雜,筆劃繁多,結構不易掌握,幼兒如果未能在學習初期得到良好的啟發和引導,很容易萌生對漢字學習的挫敗感。要解決這一難題,就要從幼兒認知系統入手,貼合幼兒學習習慣,並提高他們的興趣。
幼兒認識漢字的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的,所以從圖像教學下手就會容易很多。
《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就是從圖像開始,用160張拼圖卡、40張字源卡、80張生字卡和1本學習手冊,以圖像化和玩拼圖的形式,讓幼兒的認字過程更容易。同時,這套教具配合蒙特梭利幼教理念和趣味活動,邊玩邊學,理解字形字義和起源演變。「越多筆劃的字,線索也越多,孩子的興趣反而會越高。」葉惠儀介紹說。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享譽世界的教育方法,由義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首創。據統計,全球已有2萬多所的蒙特梭利學校實行該教育方法,服務於從出生至18歲的孩子。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特色在於強調獨立,訓練孩子的自我鑒定能力,讓孩子自己糾正錯誤,養成學習習慣,提升學習能力。《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正運用了這種理念。
蔡馮麗湄向記者展示了《蒙特梭利漢字部首拼圖卡》的使用方法,每個字都有4張不同顏色的卡片,分別是漢字的圖畫、甲骨文、小篆和楷書。孩子在為同一個漢字尋找不同字形配對的過程中,反復加深了對這個漢字的認識。
教具提供了很多特別設計,譬如在同一類別的卡片上標記有同一符號,又用不同顏色區分字形,這能讓孩子得知自己是否配對成功,從而達到自我糾錯的效果。「孩子知道自己配得正確,就更願意嘗試。」蔡馮麗湄說。
葉惠儀還解釋說,這種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能夠讓小朋友養成習慣,以後上小學和中學時,不再需要家長耳提面命地叮囑學習。
此外,80張多功能生字卡也有特別的鏤空設計,可以讓幼兒重複書寫,玩法多樣,加強對字形的記憶的同時,還訓練了孩子的手部肌肉,為日後拿筆寫字做好準備。這比起傳統教學中,老師用點橫豎撇捺教學生死記硬背,要生動得多,孩子也不容易遺忘。

葉惠儀與蔡馮麗湄推出這套全新教具,不單為香港小朋友設計,也希望給更多的海外華人小朋友帶去幫助。蔡馮麗湄欣然講,「很多海外華人小朋友想學漢字,但資源有限,漢字這麼難,小朋友也容易失去興趣,這套教具就可以幫助他們。」
據葉惠儀介紹,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都曾經有研究表明,在一篇100字的文章中,如果兒童有5個字不認識,就幾乎失去了對這篇文章的興趣。在香港的幼兒教育中,完成幼稚園高班(K3)的學習後,小朋友大概可以掌握500個漢字,但葉惠儀想通過這套蒙特梭利的教學方法,將這個數字提升到1000個。
「蒙特梭利沒有來到中國,是遺憾,也是啟發。我們將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本土化,將其引申到中文教育,探索在漢字教學中的新嘗試。」葉惠儀說。
作者簡介
葉惠儀校長
為資深蒙特梭利幼教老師及培訓專家,擁有蒙特梭利專業教師執照(美國AMS),在港任職幼兒園校長多年。現擔任香港和國內多間幼稚園蒙特梭利教育顧問和培訓導師、香港教育大學兒童及家庭教育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蔡馮麗湄校長
為資深幼兒教育工作者,現任職幼稚園校長。她曾在國內幼稚園(江門及中山)擔任園長一職多年,在任期間協助幼稚園獲得省一級幼兒園。